记者观察网山西1月20日电(记者关俊龙见习记者杨晶) 1月19日,运城市教育局在机关五楼会议室召开运城市教育人事改革报告会。
运城市委教工委书记、运城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运城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翟立明主持会议。
运城市教育局班子成员李红霞、杨立德、范创业、张俊耀、姚耀忠、吕福生出席了会议。
会上,各县(市、区)依次报告了当地“县管校聘任”管理改革工作的经验做法、改革成效、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措施。
临猗、新绛、河津三个县(市)同时报告了校长职称制改革试点工作。
认真听取汇报后,李明肯定了各县(市、区)“县管学校聘任”管理改革取得的成果。
他说,“县管学校聘任”管理改革是山西省委、省***、运城市委、市***确定的重大改革事项,这次改革力度大、规模大、影响深,建立教师管理新体制,推进教育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校长和教师队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李明从“县管”“学校聘任”两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好下一步工作,稳步推进“县管学校聘任”管理改革对纵深发展提出要求。
必须抓住“党的领导”的根本。
各县(市、区)要及时向当地党政主要领导汇报情况,争取主要领导实地调研、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召开党委教育领导小组会议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专题部署、专项解决。
必须健全编制管理体制。
运城市教育局将加强与编制部门的协商,力争出台教师编制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为基层提供政策支持。
各县(市、区)要加大获得力度,做到人员流动“随人走”。
高度重视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奠定基础。
要加大对岗位的统一管理力度。
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采取加强统筹力度,保留部分岗位,提高农村学校与薄弱学校中高级岗位比例等措施,使优秀教师合理流动到农村和薄弱学校。
要创新教师基本工资支付方法。
充分利用教师工资支付给学校的契机,加强教师日常监管,建立教师基本工资支付与日常考核挂钩的制度,发挥基本工资的管理作用。
要加大教师交流的圈子。
创新教师交流轮岗方式,将短期交流转化为定期教师,引导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有编制地流动到农村和薄弱学校。
必须扩大交流的比例,切实调动团队,活下去。
必须加强工作场所使之能够上下浮动。
建立岗位动态管理体制,重点加强特级教师、中级教师管理,坚决杜绝占座工作,坚决避免“一岗定终身”。
必须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加强绩效考核,扩大做与不做、做得多而少、做得好而不做的一线收入差距,大幅度提高一线优秀教师收入水平,让广大教师有干劲、有干劲、有干劲
要畅通教师退出渠道。
建立以教师、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多方参与的教师评价机制,通过严格考核、科学评价,将不能胜任教育者职责的人员及时淘汰出教师队伍。
要规范校长权力运行。
加强制度建设,用规章制度规范校长行为。
注重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应当提交教代会讨论。
要健全学校领导班子考核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让校长定期接受教职工的考核和评价。
要拓宽举报渠道,及时对各类违规行为进行问责,做到“无问题早防范、有问题早发现、一般性问题早纠正、重大问题早查处”。
关于做好校长职级制改革,李明强调,三个试点县(市)要做好“三个探索”,分时段完成改革任务,为2022年全市全面积累经验、提供样板、走出一条新路
要探索中小学“去行政化”的良方。
探索新旧有效衔接、个人利益有效保障、部门有效联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让校长统一归队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保障个人利益,保证队伍稳定。
二要探索适合校长职业特点的等级评定方法。
要结合实际,根据学校规模、类型以及校长工作经历、专业能力、工作业绩等因素,探索体系完善、标准科学、程序规范、形成结果权威的校长职级评定方法。
三要探索新体系下选任校长的新途径。
要尊重年级特点、区位特点、规模特点,建立分年级、分地区、分规模的校长选任制度,切实把优秀人才选拔到校长岗位上来。
会议最后,李明指出,抓好队伍建设,抓住了建设教育强市的关键。
各县(市、区)以“县管校聘”管理和校长职称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优化教育环境,激活内生动力,提高发展质量,建设优质教育体系,打造名副其实的教育强市,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运城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翟立明主持会议
各县(市、区)教科局局长、分管副局长、人事科股长、运城市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运城市直中小学(幼儿园)主要负责人等8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