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意思:本义指尺比寸长,但和比尺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和比寸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了。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短:不足;长:有余。
该句出自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译文:尺有所短,一寸有觉其够长之时,任何事物都有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占卜也有不能解答的问题,***有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
成语故事: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昭王的大将,十分善于用兵。昭王十四年破魏兵于伊阙,斩***了二十四万兵丁,俘虏了魏兵主帅公孙培;十五年攻魏,取大、小六十二城;攻楚,拔郢都,烧夷陵,楚王逃走,把都城迁于陈;昭王三十四年,攻魏,斩首三十四万。尤其是昭王四十七年,秦、赵长平之战,白起断绝赵兵粮道,围赵兵,使得他们断粮四十六天,赵主帅赵括自带精兵突围,被射死,白起坑***赵降卒四十万人,接着围住赵都邯郸。秦国的宰相应侯范雎妒忌他功劳太大,劝昭王和赵国讲和,下令撤军。白起看着马上就可以灭赵,却被迫撤军,心中不快,所以就和应侯结下怨仇。
这年九月昭王又要攻赵,正好遇到白起生病,于是只好派王陵带兵,打了很久,损兵折将,昭王只好请白起去替王陵。白起已病愈向昭王说:"这仗不能打,我们的兵将已疲劳了,赵国的外援又快来了,邯郸是赵国的都城,城艰难下,他们会拼死保卫都城的。"所以他坚决不肯去。昭王改派王齙去换下王陵,又增派了许多军队,围城八九个月,还是攻打不下来。魏国信陵君带兵来救赵国,秦兵损失巨大。最后应侯只好亲自来请白起,白起还是不肯答应去带兵。昭王生气了把他贬为士卒,接着逼迫他自***了。
司马迁评论道:"谚语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估计敌情的准确,用兵变化之奇妙,奇计无穷无尽,威名震动天下。但是却没能和宰相搞好关系,最后导致身亡,这是他的短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