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主张引起了争议。保守派固守传统,***西学;洋务派相对开放,在承认中学主导地位的前提下,肯定西学的辅助和器用价值。
从19世纪60年代起,就有学者借助中国传统的体用、本末等哲学范畴论述中学与西学关系。1861年冯桂芬曾提到“以中国之论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到90年代,这一思想更多为人接受,并逐渐明确表述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郑观应“中学其本也,西学期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1898年张之洞《劝学篇》系统论述这一宗旨。“中体西用”作为洋务教育的基本方针,贯穿在其实践过程的每一环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优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早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人(魏源、冯桂芬、薛福成、郑观应等)用“主辅”、“本末”、“体用”等来表述“中体西用”的概念,最早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人是沈寿康(1896年);但直到1898年春张之洞撰成《劝学篇》,“中体西用”才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文字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