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增资验资网

企业增资验资网

物流管理专业属于什么大类就业方向有哪些?物流管理专业大学全国排名

来源:互联网 综合百科 0

正所谓“女怕嫁错郎 男怕入错行”,选择专业也就是相当于选择一个营生。对于考生来说当下的热门专业,在毕业后并非热度还是依旧,因此要选择一个合适且未来发展前景比较广阔的专业尤为重要。而物流管理作为众多专业之一,它的就业方向有哪些呢?属于哪一大类?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的排名情况吧。

【物流管理专业简介】

物流管理,该专业代码为120601,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主要研究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贸易、物流类企业单位进行物流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等。例如:供应货品的采购入库,仓库商品储量的统计,货品的拣取和记录,快递的运输和配送,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析、设计、运营及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国际物流和企业物流的基本流程,能在物流企业或制造企业中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的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信息管理工作,能够解决经济和社会系统中的物流管理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

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物流学、运筹学、运输与配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运营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国际物流、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就业方向】

众所周知,现如今是个网络时代,多年前人们更相信实体店,它既可以看出物品的实际情况,同样也可以选择货比三家,但它的唯一缺点就是需要出门购买,越往后发展,实体店也存在不给退货这一“限制”。随着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在第一次尝试到了网购的“魅力”后,使得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而物流行业的前景也越发膨胀,相信在未来生活中,物流行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可观。

1 交通/运输/物流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贸易/进出口

4 新能源

5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物流管理专业大学全国排名】

(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研究型))

全国排名学校名称专业档次办学层次
1北京交通大学A++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1北京工商大学A++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3上海海事大学A+中国一流专业
3东南大学A+中国一流专业
3湖南工商大学A+国一流专业
3东北财经大学A+中国一中流专业
7重庆大学A+中国一流专业
7浙江大学A+中国一流专业
7华中科技大学A+中国一流专业
7北京物资学院A+中国一流专业
7吉林大学A+中国一流专业
7西南交通大学A+中国一流专业
7中山大学A+中国一流专业
14哈尔滨商业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安徽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临沂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武汉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宁波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河南工业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华东交通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合肥工业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重庆工商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湖北经济学院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长江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华东理工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江西财经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云南财经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南京财经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天津科技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山东财经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浙江工商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郑州轻工业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上海工程技术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福州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安庆师范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南宁师范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太原理工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西安邮电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兰州交通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集美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重庆交通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同济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贵州财经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14大连理工大学A中国高水平专业
47广州大学B++中国高水平专业
47天津师范大学B++中国高水平专业
47北京师范大学B++中国高水平专业
47武汉理工大学B++中国高水平专业
47曲阜师范大学B++中国高水平专业
47南京农业大学B++中国高水平专业
47新疆财经大学B++中国高水平专业
47南开大学B++中国高水平专业
47西南大学B++中国高水平专业

(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

全国排名学校名称专业档次办学层次
1常州工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1浙江万里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1成都工业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合肥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南开大学滨海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昆明文理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长春财经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广东科技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西安外事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宁波工程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山东英才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福州外语外贸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广西财经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武汉工商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西安欧亚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长沙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上海第二工业大学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北华航天工业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湖南工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厦门理工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青岛黄海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4武汉城市学院A+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25上海建桥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5兰州工商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北部湾大学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昆明城市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惠州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湖北第二师范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黑龙江财经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盐城师范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山东协和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安徽新华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武汉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东南大学成贤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河南牧业经济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商丘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上海商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吉利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重庆科技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东莞城市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湖南女子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泉州师范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安阳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仰恩大学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南阳师范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福州大学至诚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金陵科技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安徽外国语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怀化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湖北商贸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27广州南方学院A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54河北科技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盐城工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浙大宁波理工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福建工程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长春电子科技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江西应用科技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湖南工程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辽宁理工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南京工程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大连科技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武夷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上海海关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唐山师范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郑州工商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三亚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江西科技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九江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湖南涉外经济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广州工商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南京晓庄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南昌工程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武昌理工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上海电机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郑州财经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安徽科技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燕京理工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南通理工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宁波财经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蚌埠工商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景德镇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广东金融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武汉华夏理工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商丘师范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珠海科技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重庆财经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四川工业科技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温州商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广州华立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武汉商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沧州交通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洛阳师范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安阳师范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山西应用科技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宁夏大学新华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54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B++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拓展资料

一、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同时也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该校最早的办学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同时也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1921年参与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70年恢复使用“北方交通大学”校名,并沿用至今。

学校办学条件优渥,规模也比较大,现有校本部和威海两个校区;各校区均具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校园环境优美。在所开设的专业中,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物流管理 、交通运输、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软件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物流管理是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二、常州工学院

常州工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1980年,经江苏省人民***批准,建立常州职业大学。198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常州工业技术学院。2000年,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常州工学院。是江苏省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立项高校和首批启动高校,教育部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现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会馆浜路继续教育学院和长江路科技产业园,有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设有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等18个教学单位,拥有59个本科专业(49个专业招生)。在众多专业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产品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物流管理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