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增资验资网

企业增资验资网

香港公开大学

来源:互联网 综合百科 1

香港公开大学,简称公大(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OUHK),前称香港公开进修学院,以“有教无类”和“宽进严出”为办学精神。大学于1989年由香港***成立,本部由四所学院组成,分别为人文社会科学院、李兆基商业管理学院、科技学院和教育及语文学院。大学拥有自我评审资格,能颁授学位至荣誉博士各级学衔。是香港首间主要采用遥距教学方式的大学,近年开始发展全日制课程,并参与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招生。现任校长为梁智仁教授。教师 1,465 人(2006年), 学生 约 17,000 人(2006年)。
香港公开大学前身为香港公开进修学院,于1989年由香港***成立。1997年5月经香港总督会同行政局同意,立法局三读通过,正式升格为香港公开大学,正名标志着外界对该校在学术上的成就及贡献的认同。
教学模式
遥距教学
遥距课程是香港公开大学由创办至今一直无间断开办的课程,以学生自读教材,并以平日晚上或周末/周日定期举行的面授导修课堂(Tutorial、Surgery)作为学习方式,部分科目更会采用互联网作为学习工具。遥距教学比较灵活多元化,学位不设修读期限。
全日制面授教学
全日制课程是香港公开大学近年主力发展的课程,和其他教资会大学一样,以演讲课堂(Lecture)和导修课堂(Tutorial)作为学习方式。面授课程主要分为全日制和兼读制两类,部分的全日制面授学位课程已加入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
校园概况
1989年5月,该校最早期的校舍是租用位于旺角的工业贸易署大楼。 1996年4月,位於何文田牧爱街30号的香港公开大学永久校舍启用,内裏设备完善,有教学室、演讲厅、图书馆、视听中心、电脑实验室、语言实验室、科学实验室及特殊学习中心等,初步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校园环境。 2000年10月,香港公开大学位于香港岛上环信德中心四楼西翼、获李嘉诚基金捐款四千万资助该校购置的港岛教学中心正式落成启用,中心占地三千一百多平方米,内设十四个教学室及演讲厅,学生休息廊和电脑实验室各一间。香港公开大学持续及社区教育中心亦正式命名为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同时迁入该中心。
2005年4月,该校租用了毗邻何文田永久校舍的何文田广场一楼全层作教学中心。该处面积共九百六十平方米,改建为九个教学室及一个小型演讲厅,其中五个教学室可变更为多用途大堂,供举行会议或考试等活动。 2005年5月,第二期校舍发展计划获郭得胜基金捐款四千万元,该校拟将新教学大楼以郭得胜先生命名。新大楼可望于2008年底或2009年初启用。第二期校舍扩展计划是在该校何文田停车场上兴建一座楼高十二层的教学大楼,总面积达一万平方米以上,落成後可以容纳一千六百名学生上课。新大楼将设有三十个教学室、演讲厅、图书馆新翼、多个科学、电脑及语言实验室,以及专供学生使用的辅导中心和活动中心。整项建筑工程开支约为一亿七千万元。 2005年6月,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办公室将由上环港岛教学中心迁往上环德辅道西九号的商业大厦,腾出约四百五十平方米的空间作教学之用。 2005年7月,第二期校舍发展计划获田家炳基金捐款三百万元支持。香港公开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是由香港***于1989年创立的一所新型公立大学,享有香港***授予的学术自我评审资格,是香港***准许颁授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香港特区所有公立高等院校见以下香港特区***网页)。校长 梁智仁 教授是国际著名的骨外科专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高等教育评审局国际委员会成员,以及高等教育质素保证组织国际网络成员。
香港公开大学下设四个教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商业管理学院、教育及语文学院、科技学院,提供不同程度的学位课程,包括博士、硕士、学士、副学士等各类课程。另设有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主要提供各类专业培训证书等非学位课程。 大学早期着重提供远程教育,其后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的规划要求,于2001年开办第一个全日制面授课程。目前在本校修读非全日制课程的学生约2万人,修读全日制本科课程的人数约为2 ,000人。本校2006/2007学年全日制面授学士学位课程已增至20个,并从2007年起参加香港教育资助委员会下辖的大学入学联合招生计划,招收本地中学毕业生。 本部校舍位于香港九龙何文田,设有图书馆、演讲厅、导修课室、语言学习室、多媒体实验室、计算机和科学实验室、自修室、餐厅等。此外,本校还有两个教学中心,分别是香港上环信德中心的港岛教学中心和何文田广场教学中心,设有多个设备先进的演讲厅、计算机中心和导修课室。
本校设立了电子图书馆及网上学习系统。电子图书馆藏有丰富的数据库、全文电子期刊、电子书籍等,可供同学24小时使用;网上学习系统则提供电子平台,方便同学使用多媒体教材以及与老师和其它同学交流。 根据教育部与香港特区***教育统筹局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备忘录》,香港公开大学的学位已获教育部认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香港公开大学于2006年在教育部规定的省市试行招生,2007年正式开始招收内地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
学生活动
公开大学一向鼓励同学组织学生团体及举办学生活动,并透过大学的学生事务委员会及学生事务组为这些学生团体提供所需的支援和协助。学生在计划及参与各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增进知识及提高组织技巧。现时共有超过30个学生团体及1个校友会获大学认可成立及接受资助,为同学筹办不同类型的活动,如龙舟竞赛、学术研讨、户外活动及管理演习比赛等。
学生事务委员会定期与学生组织会面。最近的一次交流会于2005年4月15日晚上举行,校长梁智仁教授及副校长黄锡楠教授亦参与是次交流会。各学生组织就校方提供的支援服务热烈发表意见,并互相交流组织活动的心得和经验。
学生会
2000年10月26日,学生事务组邀请7个学生组织的代表来校讨论学生会重组事宜,并成立了香港公开大学学生会筹备委员会召集小组,召集小组得到学生事务组的协助,于2000年12月初向全体同学发出问卷,收集同学对未来学生会运作模式及发展的意见,是次调查共收回逾3400份问卷。召集小组联络有兴趣的同学,组织香港公开大学学生会筹备委员会。委员会与学生事务组将共同草拟成立学生会、 学生会会章及运作的草案。 在2000年12月,500多名同学在学生会问卷调查中表示有兴趣参与成立香港公开大学学生会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召集小组2001年4月向这些同学发信阐释未来有关的工作,提醒他们参与筹备委员会需要付出相当时间及承担相当责任。80多名同学回复表示仍有兴趣成为筹备委员会成员。召集小组邀请这些同学于7月6日来校聚首,商讨筹备委员会的规模、结构和目标。当晚虽然悬挂三号台风讯号,但仍有33位同学出席。与会者与召集小组一起讨论了以上议题,最终决定由出席是次会议的同学及学生组织代表 (即召集小组各成员)组成香港公开大学学生会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于9月上旬举行另一次会议。 学生会筹备委员会于2007年11月29日从现任委员、遥距学生、全日制学生和学生团体代表四大分组中选出24位新委员,每组6位。学生会评议会会员及干事会选举已经于2008年7月举行。学生会亦已于2008年8月正式成立。
杰出校友
遥距课程毕业生:何建宗(香港绿色力量会长);聂锦勋(前香港工程拓展署署长);郑-{云}-翔(天时软件有限公司营运总裁); 陈炳宙(香港特别行政区认许大律师);苏振光(香港警务处高级督察);锺志光(香港资深体育评述员) ;梁建勇(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常务副市长) ;蔡子健(香港资深电视演员) ;周永勤(香港特别行政区元朗区区议会议议员)。

学校地址:香港九龙何文田牧爱街30号

学校性质:公办

香港公开大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