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转非养老保险政策-2000年农转非政策
现在农转非养老保险的新政策出台了。相信很多朋友都很关心。农转非养老保险的政策呢?职工养老保险的内容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律名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农转非养老保险政策
(一)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原被征地农民(以下简称老年人),本人自愿,按每人15000元农转非养老保险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75周岁以下的,在15000元的基础上,按照年龄不满75周岁,每差1年(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增加13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老年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一次性缴纳后,按现行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按月发放。年满70周岁,同时按规定享受额外养老待遇。由于土地被征用,许多人成了农民。而农转非养老保险的推出,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了他们的养老保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的通知》的规定;老年农民在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按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支付死亡抚恤金。扣除养老金和身故保险金后的余额农转非养老保险将一次性返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三)原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以下简称“4050人员”),男年满50周岁未满60周岁,女年满40周岁未满55周岁,可自愿按以下规定办理:
1.“4050”人员按照4.1万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2、“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未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的次月起,按照我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按月发放养老金。年满70周岁后,同时可按规定享受额外的高龄老人养老待遇。
二、职工养老保险包含的内容
(a)单位付款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占其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目前,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退休人员多,养老保险负担重。确需超过企业工资总额20%的,需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
(2)个人缴费
1.缴费基数和比例。自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规模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统一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计入个人账户。其中,缴费工资又称缴费工资基数,一般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用本人上月工资收入作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月平均工资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的纳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其他收入,不包括社会保险费、劳动保护费、福利费、用人单位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金、计划生育费和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2.个人账户积累额的计算。月存储额=本人月缴费工资*8%。
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本人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三、养老保险缴费标准
实际上,养老金缴费标准要分两种情况考虑:职工个人缴费额=职工工资总额×60%~300%×8%,职工个人缴费额=核定缴费基数×18%。
(一)企业缴费额=核定的企业职工工资总额×20%;职工个人缴费=核定缴费基数×8%(目前为8%)=职工工资总额×60%~300%×8%。
(二)个体劳动者(包括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缴费额=核定缴费基数×18%。例如,2003年4月,河北省公布2002年全省社会平均工资为每月747元,因此缴费基数可在747-2241元之间选择(即每月可按全省社会平均工资的100%-300%缴纳)。年缴费金额最低为:747×18%×12=1613.5元,最高为:2241×18%×12=4840.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