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什么意思?
语出《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这段话,我翻遍了网络,解释千奇百怪;我也听过国内众多学者的解读,语言文字上解的教授居多。
后遇一不愿宣扬的教授,此人兼修儒释道,深谙心理学,经指点,方晓此段的真义。
此段描述的是大道的功能德性。
我说到这里,就像佛陀拈花,大迦葉微笑一样,懂了就是懂了;没懂的,您慢慢悟。
“治大国,若烹小鲜”,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不是举重若轻,不是按规矩出牌。
是什么呢?是治大国与烹小鲜这两件事一“大”一“小”都是依大道而行的功能;都会熏习影响大道的德性。
所以,都要小心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世间的事,再大也是小的;而大道的德性,再小也是大的。
道之所至,师之所存也。
治大国若烹小鲜,什么意思?题主您好: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好像炒菜一样那么简单。
必须有个条件,要“以道莅天下”,把道遍布天下。
你如果是按人道来治国,大家都要争,要斗,那就不可能像炒菜一样那么轻松。
必须以道莅天下,就是把道要遍布天下。
也就是说要以道治国,这样就能做到“治大国若烹小鲜”。
你不以道莅天下,就不行,不仅治理不好大国,而且连小国也治不了。
像有些国家,成天在吵,大家都在为私利争斗,没有安宁的日子,怎么可能治好。
所以用人道来治理,治不好的。
如果都按人道来治国,都是为了私,莫说治一个国家,连一个家庭都治不好,怎么能治理好一个大国呢?所以要治理好国家,就要修道修德,要“以道莅天下”才行,大家一条心,治理起来就像炒菜一样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