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四大名将有白起、王翦、蒙恬、章邯。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出兵攻打其他六国。当秦灭六国时,秦朝有着著名的四位大将,所以才会天下无敌。
1、白起:
白起,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战国四将之一,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又名公孙起,绰号人屠,死于公园掐257年,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白起一生有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陉城之战和长平之战等辉煌胜利。
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
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
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死于杜邮。
2、王翦: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战国四将之一,在当时手握60万大军,率领的军队都是精锐之师,帮助秦始皇夷平六国。一生征战无数,非常的有勇有谋,是很难得的将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之一。
少时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统兵六十万大败项燕,消灭楚国。联同儿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凭借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长平之战后,王翦向秦昭王献计,由昭王修书一封,约平原君来函谷关赴宴。昭王依计而行,诱使平原君上钩。待平原君来时,借机扣留,将其押解至咸阳。再传讯邯郸,称不得魏齐,就不释放平原君。
长平之战刚过,赵孝成王正惊魂未定,赶紧派兵围住平原君府,擒拿魏齐。魏齐逃到魏信陵君那里,信陵君不敢收留。魏齐走投无路,拔剑自刎。赵孝成王得魏齐之首,星夜派人送往咸阳,秦王才释放了平原君归赵 。王翦未费秦国一兵一卒而得魏齐之首,解了相国范雎多年的心头之恨。
司马迁《史记》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被秦始皇尊为太师。可惜,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译文:尺比寸长,但和比尺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和比寸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了)。
3、蒙恬:
蒙恬,中国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战国四将之一,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山东人,死于公元前210年,被誉为中华靠前勇士。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
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
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藉着天险,设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
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驻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4、章邯:
章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战国四将之一,生年不详,秦朝末年著名将领,秦二世时期任职九卿中的少府。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以陈胜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反抗秦朝,各地纷纷起兵响应,一时之间六国旧地复辟战国时期列国名号。秦朝少府章邯受命统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的将领周章的军队,屡战屡胜。又陆续攻灭楚军田臧、李归、邓说、伍徐等部,直逼楚国首都陈县,***柱国蔡赐、将领张贺,迫楚王陈胜遁走。
其后攻***反秦武装首领齐王田儋、魏王魏咎、楚武信君项梁,移师渡河进攻赵国,在巨鹿包围赵王赵歇。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在漳水、汙水一带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项羽分关中之地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位秦将,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其政权又号称“三秦”。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汉王刘邦还定三秦,章邯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城(今陕西兴平东南),被汉军围困。汉二年(前205年)六月,城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