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应聘者,面试官要求你一句话介绍你的优势,你会怎么介绍?
【职场再出发】为你深度解析:在面试时,面试官经常会来一句“请用一句话介绍下你的优势”或者“请问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有人认为这是面试官给应聘者的“下马威”,还有人认为这是面试官的“习惯性提问”,其实这都不过是外行人的臆测罢了!作为一个受过正规训练的专业面试官,如果对应聘者这样提问,应聘者真的需要高度戒备,很大程度上,这是面试官在运用“麦肯锡30S电梯理论”来对应聘者进行考核!我的观点:如果一个面试官足够专业,那么他在有限的面试时间内,肯定会通过各种专业的面试技巧对应聘者进行考核,而“麦肯锡的30S电梯理论”就是面试官最喜欢用的方法之一。
这个理论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对方精要概括某项内容”,比如“用一句话介绍你的优势”,“用一分钟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等等。
作为应聘者,我对你的建议就是一旦听到类似的提问,千万不要大意,因为面试官这是对你进行“专业提问”。
你只有以“专业对专业”,使自己的回答符合“高度的匹配”和“具体的模糊”这两大关键性原则,才会引起面试官的极大兴趣和对你的高度认同,从而成功通过本轮面试!麦肯锡30S电梯理论简介麦肯锡30S电梯理论是说要在电梯从30层到1层的30秒时间内,就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结果说的能够打动对方!注意,不是把事情说清楚,而是要“打动对方”!因此,这个理论也被称为“电梯演讲理论”,是由麦肯锡公司最早采用的!经典的“麦肯锡30S电梯理论”要求在回答对方的问题时做到三点,分别是语出惊人、短小精悍、提炼观点!1、语出惊人要知道你的时间非常短,只有30秒,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对方产生兴趣,必须出口就“一下子抓住对方”,也就是要做到“语出惊人”,一言既出,对方就被吸引!2、短小精悍按照正常人的语速,一分钟也就两三百字,30秒钟就是要控制在150个字以内,要用这么少的词语,来把事情讲清楚,必须要进行高度概括。
3、提炼观点马上、立即、直接让我知道你在讲什么!不要讲太多的论据,不要说太多的背景,不要扯太多的细节,提炼你的观点!麦肯锡30S电梯理论总结: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知道,这是世界上久负盛名的麦肯锡公司推出的理论,要求“演讲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对方”,要做到语出惊人、短小精悍、提炼观点!这既是对“演讲者”职场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验,同时也是高效的职场工作方法!麦肯锡30S电梯理论和企业面试的结合麦肯锡30S电梯理论一出现,立即就引起了“人力资源研究者”的兴趣,他们发现企业招聘的面试环节非常适合使用该理论,理由如下:1、面试环节通常非常紧张,面试官需要短时间考核大量信息因为企业都进行多位候选人集中面试,平均到面试每位候选人,通常给面试官的时间多则半小时,少则只有一刻钟。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考核候选人的简历真实性,又要考核岗位适配性,还要注意面试的节奏,对面试官来说非常挑战。
面试官最喜欢候选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表达清楚“自己想要了解的事情”,也就是候选人的回答最好是短小精悍、论点鲜明的!2、候选人的提炼观点和表达能力,本身就是重要的面试内容企业面试越来越综合化,一些大型企业都会把“价值观”作为最重要的面试内容,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为“提炼观点”“表达能力”是重要的职场能力。
因此,面试时考核候选人的提炼观点能力和表达能力,本身就是重要的面试内容!而“设置一个问题”,要求候选人在“规定的较短时间内”回答,最能考核候选人的提炼观点和表达能力,因此被很多面试官采用!小结:正是因为“麦肯锡30S电梯理论”很符合面试环节的场景,因此很多专业的面试官都会有意识的根据该理论进行面试问题的设计,比如最常见的就是“请用一句话说说你的优势”,“请用一分钟介绍一下自己”,“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的特点”等等。
这样的问题既考核了候选人的“职业能力”,又顺带考核了面试人的提炼观点和表达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我的建议:针对“用一句话介绍你的优势”应该如何应对?一定要坚持两个关键原则!如果面试官问你“用一句话介绍你的优势”,你明知道问这句话是采用了“麦肯锡30S电梯理论”,那么你如何应对呢?我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坚持两个关键原则:建议1:坚持“高度的匹配”原则什么叫“高度的匹配”,就是千万不要考虑你真实的优势是什么,而是必须要做到你的回答,要和你面试的岗位需求高度匹配。
举个例子:你面试的岗位是“销售代表”,公司对这个岗位的需求是“开拓新客户”。
那么你的优势就应该是“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不服输,勇于开拓陌生领域”。
如果公司对“销售代表”这个岗位的需求是“维护老客户”。
那么你的优势就要变成“人际能力很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和矛盾!”注意:只有和岗位需求高度匹配的“优势”才是面试官认可的“优势”。
我要招一个兢兢业业的会计,你跟我说你擅长钢琴、喜欢游泳、是自媒体大咖、喜欢读书、擅长开拓客户、喜欢人际交往等等,又有什么用呢?建议2:坚持“具体的模糊”“具体的模糊”感觉好像有点绕,这个是圈子里的行话,翻译过来就是“描述的点很具体”,但是仅仅“说了个大概”。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做过多年的新品牌开发,因此我的优势是对三四线市场比较熟悉,擅长品牌在三四线城市的推广”!具体吗?好像很具体!毕竟说了“擅长新品牌的推广”。
但具体“擅长”什么推广方法?具体在“品牌推广”取得过什么成绩?……这些信息都非常“模糊”!具体:是让面试官直观的了解“你的优势”,也就是“你的论点”!模糊:是给面试官留下“无穷想象”,让面试官对感兴趣的部分继续发问,只要面试官发问,你就能了解到“面试官在关心什么”。
小结:这两个原则格外关键!“高度的匹配”能让面试官立即对你产生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向面试官展现你的优势;“具体的模糊”则既让面试官了解到你的优势,同时又留下了试探性缺口,给面试官继续发问留了余地,而面试官继续发问的地方,就是面试官比较关心的地方。
最后的总结针对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虽然不排除面试官是在“例行提问”,但这种概率很低,最大的可能是面试官在运用“麦肯锡30S电梯理论”进行专业性的面试提问。
而应对这种情况,我的建议则是首先是熟悉“麦肯锡30S电梯理论”的3个特点,也就是回答要语出惊人、短小精悍、提炼论点;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坚持2个关键原则,即要坚持“高度的匹配”和“具体的模糊”。
所以,在面试时,提前做够功课是非常关键的,不然“高度的匹配”就不可能做到,毕竟你都不清楚你面试的岗位最核心的需求是什么,你怎么来进行匹配呢?-END-点击上方关注【职场再出发】:世界500强资深经理人,2家公司的创始合伙人,为你深度剖析职场问题,助你职场再出发!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在自己没有丝毫准备的情况下,面试官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相信大部分都是懵逼的,自己不知道怎么说,况且有些优势用一句话根本概括不了啊,宝宝表示做不到啊。
其实,一句话介绍自己的优势,就相当于个人标签,而个人标签的提炼需要到自己以往工作经验的成功案例和业绩中总结,所以,自己只要对过往的工作成果有个详细的了解,基本可以应对面试官的询问了。
优势一定要与职业相关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咨询中,需要对来访者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在相关的信息收集中就增加了一个成就事件的选项,要求最好填5件成就事件,我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来访者都把自己从小学到大学期间的事情写上,甚至幼儿园的,可是对自己职业当中的成就却很少涉及,我想说的是,我们做的职业生涯咨询,如果写其他的对目前的自己用处不是很大。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面试中被询问到自己的优势时,面试官就是想要了解求职者的职业能力,能不能胜任招聘岗位,这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所以,自己要梳理自己工作中的成就事件,找出重点。
优势一定要与岗位高度相关。
面试官问自己的优势就是了解自己与岗位的匹配性,可是自己就是不往岗位上靠,偏偏说自己是打游戏的高手,无论什么样的游戏,自己10分钟以内就可以熟练掌握,短时间内就可以升到一个很高的级别。
还有就是自己明明应聘的岗位是会计类岗位,可是自己在介绍自己的优势时一直说自己性格开朗活泼,善于人际沟通等等。
面试官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已经把你刷掉了,说了一百遍下一个。
如果自己应聘的是游戏代练和销售岗位,那样说绝对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一定要引起面试官的兴趣。
那么什么样的优势能引起面试官的兴趣,让他想要询问自己是怎么做的等详细的细节。
比如同样是一个9年医疗器械销售管理工作经验的求职者。
求职者A:9年医疗器械销售管理经验,每年都能超额完成销售任务。
求职者B:9年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医疗器械销售管理经验,曾实现了市场占有率10%提高到80%的销售业绩。
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求职者B绝对能引起面试官的兴趣,平台很大意味着竞争力也很大,但是还能实现这么大的增长,他是怎么做到的。
所以面试官忍不住就会问求职者B是怎样做到的,能不能详细的说说。
这时他就赢啦。
于是求职者B把自己提前准备好的故事拿出来告诉面试官自己是怎样做的:接手全国最差市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学科带头人不与我公司合作,竞品上市后集中火力拿下学科带头人,在重压之下,抓住了现有合作痛点:学科带头人过于强势与患者产生过矛盾,与患者组织负责人沟通帮助他们开通绿色通道,成功引流患者到其它三甲医院,获得临床主任及医保院长支持,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实现三方受益。
最终实现了市场占有率从10%提高到80%!这是很完美的回答,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面试官内心立马就会说,你就是我要招的人,亲人呐,千万别走!总之,我们要提前准备好,不然自己就会出现像求职者A那样的回答。